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从这里起步 《看图说话》创刊50周年
分享到:
来源:解放日报 | 施晨露  2025年07月18日08:02

《看图说话》创刊号。 资料图片

1975年10月在上海创刊的《看图说话》,是中国首本全彩横版幼儿期刊,今年是其创刊50周年。7月17日,“童言稚语——从看图说话到阅读人生”主题展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拉开帷幕,以童趣视角全景呈现《看图说话》50载历程。

主题展上,初识好友“你好,《看图说话》”篇章展现期刊的办刊历史,阐释服务3—6岁幼儿的初心;语言启航“我们一起看图学说话”篇章精选生活化内容,助力幼儿掌握词汇、提升表达能力;名作摇篮“我们一起看图赏名作”重现“上海十月儿童诗会”与期刊的牵手合作,展示现象级作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连载起源;爱的启蒙“用心陪伴,用爱启蒙”篇章彰显刊物对幼儿品德、审美与阅读能力的全面滋养。

展厅内“小兔过河”“图书馆,我来了”等沉浸式互动展项融入刊物“边玩边学”理念,小读者可以在演绎借书趣事、探索书香房间的互动游戏中,锻炼思维、学习礼仪、激发表达热情,真切感受阅读的快乐,还能试一试推动摇杆,自己“放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

1992年1月,《看图说话》开始连载郑春华的作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整整持续了一年。“虽然这是幼儿刊物,但渗透力很广,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就是从《看图说话》上发现了这部作品,才有了后来的动画片。”郑春华说。

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殷健灵说,《看图说话》和其他同类型刊物相比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和学前教育紧密结合,为一线幼儿教育服务,有鲜明的实用性;再如坚持请一流作家和画家撰稿和绘画,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陈伯吹、方轶群、洪汛涛、鲁兵、鲁克、任大霖、任溶溶、圣野、张秋生、刘保法、郑春华……都是它的作者。

访谈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