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邵燕君:网络文学的精品化和“破圈”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 | 邵燕君  2025年07月18日09:17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精品化和“破圈”一直被提及,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这次是市场倒逼的结果,是网络文学发展近30年达到一定成熟阶段后内生动力的体现。

自2018年免费模式兴起后,网络文学的用户扩散和下沉已经达到了几乎涵盖所有潜在受众的饱和状态。同时,短视频的冲击促使网络文艺生产呈现出全媒介的总体态势。此外,AI技术的介入更是对网络文学形态和产业形态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在哪里,它的不可替代之处又是什么。

网络文学的整体水平确实提高了,年轻人的创作起点也高了,类型更加丰富,文学生产也更加稳健。这个时候,我们要关注它的文学性,即网络文学的不可替代性。现在人们可以看网剧了,为什么还要读网文?可以看免费的,为什么还要看付费?我们要留住核心读者。

网络文学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回应时代情绪。短视频有些情节可能比较无脑,但它们能够直接回应人们的情绪。网络文学最初也是做这样的事,而今天视频可能更适合承担这一角色。网络文学不能回避情绪,我们可以把情绪放在整个故事中去回应,创作出作品,继续承担回应情绪的使命。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也必须“破圈”。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文学性既是倒逼的,也是内生的,一方面是情感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内在文学性的需求。

我们一般说的“破圈”是横向破圈,比如网文“破圈”到游戏、短视频。还有一种“破圈”是纵向“破圈”,即打破文学传统。如今,有10%的网文读者是银发族,只有打破了文学传统,网络文学才能继续发展。但真正“破圈”必须靠单品,这个单品要凝结该类型所有的能量,打动那些不知道这个圈层的人。还有一点特别值得强调,好的文学特别能够回应当下的现实问题,好的网文不会撒谎。

文学性、现实性和精品化需要得到强调,这些特质在网络文学内部是内在生成的。网络文学一旦“破圈”和打破文学传统,就能找到自己在文学谱系中的定位,也是其在网络生态中的定位,真正成为网络时代的主流文学。在全球媒介革命的视野下,中国网络文学要致力打造全球网络文艺格局中的文学新样态。我认为,这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位置,也是它应有的使命。

访谈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