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首届扬子江青年文学季开幕式暨第四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
来源:钟山(微信公众号) |   2022年12月19日08:27

2022年12月17日晚,首届扬子江青年文学季开幕式暨第四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钟山》主编、《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贾梦玮,省作协副主席胡学文,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以及获奖作家,第八届全国青年写作高峰论坛、第六届扬子江青年批评家论坛与会作家、批评家,“《钟山》2022读者年”年度优秀读者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及颁奖典礼。

汪兴国在讲话中说,青年是文学发展的希望所在。扬子江青年文学季为广大青年作家、批评家,文学期刊的编辑和读者们搭建了一个分享互动的平台,这是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对我省“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活动的丰富和拓展。他希望省内外的青年作家、批评家和广大读者能够与江苏作协及江苏的文学期刊建立更加紧密的家人般的关系,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贾梦玮在致欢迎辞时介绍说,首届扬子江青年文学季是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作家协会大力支持下, 由《钟山》杂志社与《扬子江文学评论》杂志社联手,面向全国的青年文学人才打造的文学盛典,旨在进一步发掘青年文学人才,鼓励青年文学创作,繁荣青年文学批评,促进青年文学交流。此次青年文学季包含第四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颁奖典礼、第六届扬子江青年批评家论坛,第八届《钟山》全国青年写作高峰论坛,“青年写作与理想读者”——青年作家、批评家、读者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颁奖典礼现场

第四届“《钟山》之星”文学奖颁奖典礼为文学季的活动拉开了帷幕。“《钟山》之星”文学奖是《钟山》杂志社于2019年设立并推出的青年文学奖项。该奖面向全国35周岁以下的青年作家,每年一届,共设两个奖项:一是“年度青年作家”奖,奖励上一年度文学影响较大、综合实力和写作潜能俱佳的青年作家;一是“年度青年佳作”奖,奖励上一年度青年作家创作的富有才华、创造性和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非虚构等单篇/部的作品。在本届“《钟山》之星”文学奖的评选中,宋阿曼、郑在欢获“年度青年作家”奖,李嘉茵的短篇小说《明月白雪照着大地》、杨知寒的中篇小说《连环收缴》、杨碧薇的诗集《下南洋》、陈春成的短篇小说《雪山大士》、路魆的短篇小说《夜叉渡河》获“年度青年佳作”奖。

 

第四届“《钟山》之星”文学奖授奖词及获奖感言

年度青年作家:

宋阿曼

宋阿曼

授奖词

宋阿曼的写作在 “九〇后”作家中极具代表性,其向青年人精神世界内部开掘的深度和广度,对当下都市经验的敏锐捕捉和生动表达,以及细节的精确性、语言的细致度和叙事的放松感,都体现了“九〇后”作家的典型特征和总体取向。《李垂青2001》以千禧年为支点撬动其对时代情绪的总体感知;《白噪音》《西皮流水》深刻描摹都市生活内部的精神纹理;《啊朋友再见》回顾青年一代的成长,极富时代历程感;《堤岸之间》涉及乡土经验亦独具发现视角。小说文本中显示出的从容以及对人类情绪的深刻共情力令人着迷且惊异。她以一种安静却强韧的方式,向那些游走于地面而向往天空的个体生命致以文学的关怀和敬意。

获奖感言

感谢评委会和《钟山》杂志把“年度青年作家”奖项颁发给我,尤其在这样一个艰难的、充满变动的年份,应接不暇的新现实难免让写作者对已有的创作产生反省与疑虑,在这种氛围下,这样一份来自重要文学刊物的认可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常。年中,有位师友对我说“写作会越来越困难”,这也是我当下最直接的感受,也正是写作的难度令我们着迷于此,不断地在创作中自我教育,在创作中丰富认识,创作也回馈给我们清澈的双眼和逐渐坚定的内心。作为年轻写作者,《钟山》一直是我无比敬仰的文学刊物,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回馈这份褒奖。

 

郑在欢

郑在欢

授奖词

郑在欢以辨识度极高的冷静、残酷风格和不乏黑色幽默意味的调侃闪亮登场,其时他热衷于勾勒故乡“非正常人”的生命图景,写下一唱三叹的“伤心故事”;近年来,他以满腔真诚直观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状态,《今夜通宵杀敌》《点唱机》《团圆总在离散前》《3》等作品,裸呈他们在水泥丛林间所遭受的创痛,描绘青年一代在大时代里的彷徨迷惘,建构现实与个体生命之间相互勾连的隐秘通道。他的写作兼有“虚构”的汪洋恣肆和惊世骇俗与“非虚构”的本色朴素和刻骨铭心,时代、社会前行的步伐在他笔下普通人千奇百怪的人生境况中隐约传来回响。

获奖感言

感谢《钟山》,感谢评委,感谢鼓励。

从开始写作到现在,有十多年了,还能作为青年作家被奖励,足以说明文学是个见效多么缓慢的事业,不过也很抗衰老。是,在写作这条路上,我还年轻,并且写得越多越年轻,写得越多越敬畏,写的越多疑惑越多。其中最大的一个疑惑是:文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不读书的人会问,读书的人会问,写书的人的家人也会问,不过问最多的,可能还是作者自己。文学作为一种消遣,或者爱好,大多时候是一个人的活动,不管读或写都是这样,而人天生是爱热闹的,唱歌跳舞打游戏,有玩伴才能放大快乐,身边有人才踏实。可文学不是这样,文学的应用场景总是越安静越好。记得我小时候开始爱上读书,不是缩在角落就是躲在被窝,或者放在课桌下面。不管怎样,阅读的动作总是向内,写作其实也是,不管用笔还是电脑,手指的方向都是向内的。为什么总是向内,大概因为是一个人吧,就是张开了手,也摸不到什么。人当然是需要同类的,一个人久了,身边没有同类支撑,难免会自我怀疑,尤其是受到外部冲击的时候,文学能帮上什么忙呢?世界的音浪太强,向内的文学就更小了,几乎微不可测,于是我们只能往外冲,去融入人群,去顺应潮流,去拼,去碰,去挣去抢。可总有累的时候吧,总有一个人的时候吧,总有受伤的时候。静静地舔舐伤口之时,文学会出现,不管是看过的书还是正在看的书,文学会重新为你注入能量。文学能慰籍人,尤其能慰籍弱者,谁都有脆弱之时。当被世界的音浪所淹没,找寻同类就变得无比重要,在更大的世界,在不知道存在于哪里的世界,那些我们喜欢的人会出现,我们愿意相信的人会出现,我们见过的或没见过的人,会出现,会一个一个地站在我们身边,告诉我们,没关系,还有我呢。

 

年度青年佳作:

《明月白雪照着大地》丨短篇小说

原发于《天涯》2021年第3期

△李嘉茵

授奖词

一位警察在风雪之夜搭救同事的途中,不断回想起早些年高原上的军旅生涯,过去与当下彼此交织、回忆与现实相互缠绕。李嘉茵以克制而细腻的笔触勾画冷硬的现实,以嘶哑的声调吟唱沉郁的心曲,以超越的视角静观人在大地上的行止。人的生命力与脆弱感在酷烈的生存环境中清晰呈现,将粗粝的西部故事写得如此紧张而深情——这得益于作者的叙事才华,也折射出文学的无限可能。

获奖感言

这篇小说写于2020年夏日,那时我的学生时代还未结束。我去西南旅行,从当地朋友的闲聊中汲取到最初的灵感,开始尝试着在小说里探索时间漩涡深处的答案,思考“停滞”如何成为一种人生的恒在状态,借助着一些私人化的感受与想象,想象一颗破碎的心如何在孤楚的境地里自己拼凑着自己,但一切终究滑向不可解,寻常人等,涉入险地,无法逃脱,只得将现世悬置。冥冥之中,这种书写似乎构成了一种对过去的透支,以及对当下的寓言,我在想象中编织了自己从未亲历的体验,像一笔凭空出现的债务,需在日后缓慢偿还。如今也在偿还,因为现实生活,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在看似平稳坚固的地层之下,岩浆始终暗涌,火山会沉睡,也会醒来。因此我非常怀念那时的夏天,以及一些更早的年月。当然,我同样怀念南京的冬天,这里寄存着我学生时代的三年,谢谢《钟山》和南京的各位老师,让我重返故地,回想起过去那些特别好的日子。今后我也会时常想起,在2022年的冬天,有过这样一个闪烁的时刻。

 

《连环收缴》丨中篇小说

原发于《花城》2021年第6期

△杨知寒

授奖词

小说以七个叙述主体的不同视角集中观照一个家族内部恶的循环。所有人在互为他者的世界中持存和溢出,共构一个“他人即是地狱”的险恶世界。杨知寒以精准而细腻的文字,直指人心,揭开人性中的破败,捕捉人心之贼;更以其对世界和人性幽微处的深度体认,叩问虚空,开启新的审美视域。小说着意“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践行业已失落的悲剧美学。

获奖感言

《连环收缴》是我完成的第一个中篇,也是和我生活最贴近的一篇,对我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个故事现在已经很少在家族中提起,但是根植在我们记忆中,随着故事的参与者逐一逝去,故事也会消失,但其中暴露的人性会在更多时空不断地上演,希望通过创作,留下记忆和一些珍贵的东西。写作是熬心性的工作,锻炼和自我抗衡的耐力,参与它的过程中,很多使我受益。谢谢《钟山》给予的奖项,谢谢各位老师和朋友们。

 

《下南洋》丨诗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

△杨碧薇

授奖词

杨碧薇的《下南洋》是一部“纪行”主题诗集,记录了诗人对“南方”别样的体悟和见识。诗作融合了个体经验、女性视野、南洋风物及相关历史文化思考,言与行相得益彰。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诗人具有某种写作自觉:她的表达轻盈热烈兼具思辨的意味;语言充满感性的质地和游戏的挥洒且不失分寸和收敛。作为一部具有整体规划的作品,《下南洋》是独属青年一代诗人的经验呈现,以特有的语言锐度切入现实,给当代诗歌打开了“更南方”的想象空间。

获奖感言

感谢《钟山》,把这个珍贵的荣誉颁给我,在2022年的寒冬,再次燃起我的写作信心。拙作《下南洋》取材自我的游历经验,以华人下南洋的历史为原点,以中国与南洋诸国的关系为坐标,凝视中华文明在域外的生存和演变,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族裔的“身份”构建及不同区域的发展问题。通过写作,我还想追问的是:在瞬息万变的后现代生存境况下,人类该何去何从,该向未来交上什么样的答卷;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又该如何定位自身,该用何种眼光注视当今的中国与世界。

这个系列作品始于2017年。那时,我带着一种郁结于心的忧患感写下了其中的第一首诗:《一蓑烟雨任泉州》。如今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我们每个人都被推进历史的现场,亲历并见证着各种意想不到的改变。在幽暗的时刻,我总是回想起2012年在越南的一幕:那个冬日,我们的旅行车驶过海防,路过一片海。正值黄昏,大海仿佛一匹金色的绸缎,瑰丽、壮阔而深情。所有乘客都请求司机停一停,可他急于完成工作,不愿在中途耗费时间。这时,有两位大叔提出给司机两百元,他接受了。车刚停稳,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向那片无名海滩,在海风的吹拂下,看了半小时的夕阳。

十年光阴弹指过。今天,反全球化浪潮,地方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民族主义,以及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就像一轮轮动荡起伏的潮汐。委身于这一历史装置中,我愈发感觉到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我想,诗歌的存在,就是要把人类引向一片陌生的海滩,让我们见识不一样的夕阳、海鸟、天空。在时间长河里,华美黄昏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的辉光一旦注入我们心底,就不会散去。而写作,正是一个逐日的过程;为那片“半小时的大海”、那个“两百元的黄昏”、那轮“意外的夕阳”,我会继续写下去。非常荣幸,在一个诗人逐日的路上,《钟山》不仅带给我巨大的鼓舞,还赠予我鲜美的勇气。

 

《雪山大士》丨短篇小说

原发于《收获》2021年第5期

△陈春成

授奖词

雅致的语言,从容不迫的叙述,以心应世的姿态,对细微之物象与感受的执迷,对中国古典隐秀传统的接续,将万物通灵的想象力铸造为归化纷扰现实的文学界面——陈春成的创作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取景器。《雪山大士》在嵌套式的故事框架中,讲述一位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与俗世中的修行与开悟,将伤与悟、器与道、西方与东方、物质与形上、俗常与禅意巧妙接榫并融于一炉,也借此启示读者如何在穿林打叶的时代中缓步徐行,如何在日常细微中聆受天启。

获奖感言

感谢《钟山》,《雪山大士》写于去年的欧洲杯之后,是一次计划外的写作。我把这故事当成一次闲游或出神,离地面几公分的漂浮。关于足球,关于神秘体验和自我观照,因为写作时的愉悦,我对它有一点私心的偏爱,至于好与不好,是我所不能分辨的。

2022年遇到一些变故,这故事似乎已离我极远,冬天时能因它得到这个奖,对我的写作状态或许是一次宝贵的提振。希望今后能多写,不留遗憾。再次感谢。

 

《夜叉渡河》丨短篇小说

原发于《钟山》2021年第3期

△路魆

授奖词

从《聊斋志异·夜叉国》切入,进行一次虚构之上的虚构写作,融合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粤语方言、占卜卦象,在口语、书写和切身经历之间跳跃往返,构筑一个诡谲凶险的南方世界。小说刻画了不同心理层次的家族三代人笼罩在夜叉传说的阴霾之下,极度敏锐地感知着自身的脆弱,呈现独特的精神生存体验,风格化地呈现了路魆一贯的现代寓言书写,追问生存的意义,重塑不可名状的历史。

获奖感言

写作是一个上下求索的过程,是重复的占卜和推想。每次写作,都像推开一道虚掩的大门,门后是先辈留下来的痛苦意志和艺术启蒙。我将它们与我的生命进行研磨、压缩和提取,写下了这篇作品。我在回忆和梦里积累虚构的经验,想用梦一样的文学语言,在冥想中清醒地描绘不可思议的现实。

夜叉渡河,渡的是一条充满痛苦和怀疑的河。痛苦和怀疑,共同促成了心灵的清醒,带来必然的勇气和智慧。这个奖对我而言,是一次珍贵的勉励。但愿我们都有继续冒险和探索的勇气。谢谢《钟山》杂志,谢谢大家!

“《钟山》2022读者年” 年度优秀读者奖颁奖仪式

2022年是《钟山》的又一个“读者年”。《钟山》借助微信平台,刊发了近百篇的读者评刊文章。一年里,我们评选出6批总计120位的优秀读者及幸运读者,其中有10位获评年度优秀读者,包括中学老师,高校学生和基层文学工作者等。当晚他们也接受了颁奖。这些热心读者积极评刊互动,为作品撰写评论,为杂志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了读者主动性作用。

“《钟山》是引领我文学之路的第一面旗帜,杂志的封面,远看是一座座山,近看山上却不生草木,只是写满了字——或许它想告诉我的是,有些山峰是需要用文字才能够攀登的,而我终究想要走去试一试。很幸运能够来到南京求学,也很幸运在南京拥有《钟山》相伴。谢谢《钟山》,谢谢大家!”来自东南大学的学生吴韩林作为优秀读者代表现场发言。

《钟山》杂志明年将迎来四十五岁的生日。风华正茂的《钟山》将一如既往秉承兼容并包、惟文是举、鼓励探索、引领潮流的办刊理念,为读者奉献出优质作品。期待通过扬子江青年文学季的打造,“《钟山》之星”文学奖奖项的评选等活动,推动青年作家、批评家面向未来和广阔的世界,用新的文学方法和新的文学经验,讲述好这个时代真正属于青年的故事和风貌。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