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历史事实与诗性想象的交融——读长篇叙事诗《号角》
分享到:
来源:光明日报 | 胡哲  2025年07月17日11:07

何南的作品《号角》,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书写聂耳这位音乐巨匠的传奇人生,为新的时代语境下革命英雄的文学书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从聂耳的童年写起,将他的成长、成人和成才经历,与民族革命意识的转变和时代进程的步伐紧紧关联起来。全书以活泼、生动、明快的笔触,突出聂耳集革命者与文艺家于一身的青春特质,字里行间蕴含的纯净与天然格外动人。作者既着力挖掘史料的真实性,也不乏人性的温度,塑造出的英雄形象饱含真情、富有生气,兼具生命的坚实力度与历史的厚重质感。他笔下的聂耳青春跃动、赤忱至诚,既有对理想与信仰的矢志坚守,也有对生活和人生的迷茫,内心不时充满焦灼与忧虑,在多维立体的刻画中实现对过往英雄塑造多元经验的当代性整合。作者不再将英雄视为固态历史的浮雕,而是努力在笔墨间还原一个鲜活的人,一个可以互动、交流的人,对聂耳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崇高品格进行当代性挖掘。在作者的笔下,祖国至上、不畏牺牲、悲悯博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之美,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具有世界性和人类性,饱含广泛而恒久的时代价值,能够形成更为深远和普遍的感染力量。

《号角》中,作者不满足于英雄形象的单线描绘,更注重外在经验与内在经验的双向拓展,实现内部人物塑造与外部审美表现上的双重突破。作品的结构颇具特色,通过“小引+诗章”的双重文本结构,追求史料事实与新诗表达的双线交织。除序曲与尾声外,在每一节前,作者都以冷静、沉着的纪实笔法撰写“小引”,呈现聂耳生平的真实片段,以考据的历史档案为后文的诗性叙事和浪漫抒情奠定坚实的基底。在“诗章”部分,作者又力求通过灵动、活泼的句子,将静态零度的现实史料熔铸进流动飞转的意象之中。比如,书中提及聂耳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小引”部分写明他和友人成立九九音乐社,“通过演奏、歌唱和争论问题的形式,把共产主义革命思想与进步文艺的种子播进同龄人心田”。而“诗章”部分,对这段经历展开艺术的描摹,“蝴蝶把家安在小提琴里面,/聂耳灵巧的手指掌控着门户。/每当小提琴的腮托靠近瘦削的锁骨,/蝴蝶们便会走出清梦,迎风起舞。/乐声时而激越明亮,/时而圆润饱满,/时而婉转厚重,/最先被感动的,是亲爱的邻居翠湖。/那被音乐轻轻抚过的地方,/笑靥花开,春天永驻”。在“小引”与“诗章”的互文里,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相互印证又彼此补充。这种虚实相生、跃动交错的叙事策略,打破传统英雄传记追求宏大、崇高的单向度陈述模式,让人物的精神世界在历史事实与诗性想象的双重烛照中得以立体呈现,为开掘“事件”中的文学性提供新的美学样本。

纵观全书,作者以急促的阵阵集结号角,敞开历史书写和英雄书写的空间,激活读者的审美阅读体验。他广泛汲取百年新诗创作经验,最大限度地动员诗歌的叙事功能,在生活点滴的刻画中丰富与完善聂耳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长历程,在写实、传奇、隐喻、象征之间游走,以鲜活具体的形象与自然流动的意象将读者引入宏阔的时代背景之中,在文风与信仰、文采与精神之间寻找动态的平衡。

(作者:胡哲,系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访谈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