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恩施州脱贫攻坚题材长篇报告文学《战贫志》出版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吕金华  2022年05月17日08:20

由陈亮、周良彪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战贫志》今年3月在武汉出版社出版,5月12日,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恩施州文化馆举办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对《战贫志》展开研讨。

《战贫志》聚焦近10年来恩施州400多万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2.4万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磅礴的气概,以泪水和汗水、心与血,以任何时代都不曾有过的勇气和力量,向贫穷决战的伟大壮举。

该书全文30万字,以纪实的笔法,宏阔的视野,全景式书写了10余年来恩施州精准扶贫战场上,几十万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尖刀班、督战队,与困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跋山涉水进农户,苦口婆心做工作,千方百计谋发展的动人故事,真实地记录了恩施山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广大干部群众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中淬炼出来的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大无畏精神。

挖出了真料

“真”,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是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最大的特色。《战贫志》全篇把笔触伸向广袤大山的同时,准确地记录了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带领全州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各个阶段的任务分解、各个阶段的考核指标,一项一项抓落地的历程,真实的记录了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上下求索的行动轨迹,以及他们铁肩担责的为民情怀。

作品告诉我们,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不是平地起雷,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数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积累到这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和内在需求。这些决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惑与不解。作品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细致、准确地梳理了矛盾和问题,为这些决策部署产生的背景、问题的解决路径找到根源,并深入阐述了其必要性和及时性,为这场伟大战疫做了最好的注脚。

倾注了真情

作品记录、塑造了大量扎根贫困山区的党员干部形象。比如牺牲在扶贫攻坚战场的谢睿、邹煒。谢睿那一曲深情地《风吹麦浪》、与成功人士李华军的交情,李华军思想情感的变化,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在产业发展上不屈不挠、不断探索又情系乡亲的周吉然,为村民喝上一口水不顾生死的杨文清,从武汉、北京、杭州前来驻村的大城市人等等,他们为扶贫事业倾注的真情,无不让我们五内俱热。作品真实、细致地记录了他们从陌生到融入、从徘徊犹疑到义无反顾、从被动进村到不愿离去的曲折复杂心路历程。真情贯注,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写作内核。这真情,是热情,是激情,是豪情,更是与贫困山村血脉交融的鱼水深情。

这真情,还扩展到了更大更高的层面。例如北京驻村干部的那首诗,杭州驻村干部的那段话,武汉银行干部的那辆车,还有两辆摩托车的故事等等,把恩施和山外从情感上联系起来,结成斩不断的亲情血脉,从更高层面上,扩展了读者的认知空间。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这是恩施人民的内生力量。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他们一往无前的底气和力量源泉。只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我们的乡村就一定会变得富饶美丽;只要不断地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能彻底地唤醒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凝聚起强大的战胜贫困、持续发展的力量;只要用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原理,乡村产业发展上、乡村振兴就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展示了真功

这部作品语言干净利索,诗意盎然,叙事状物之风雨雷电中充满着战斗的豪情,而不是凄风苦雨的迷茫。写人析理中正气激荡,没有面对困难的怨天尤人。所以,昂扬,是这部作品的总基调。结构上很精致,又大开大合。作品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驻村干部与贫困村民之间、历史和现实之间纵横捭阖,一气贯通,展现了作者很好的结构能力。其中不乏深刻的思辨、深度的探究,严谨大气,使这部作品厚实而庄重。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工程,是除旧布新的涅槃,是改天换地的壮举。读这部书,我们应该思考,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干点什么,我们该写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