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班的古代文学作业居然全用AI“做”
AI这么方便,学生该不该用它来做作业?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的答案是:完全可以!最近一次的古代文学课堂作业,苗怀明直接要求学生用AI“做”。学生需要用AI生成一位明清时期的作家形象,并将自己的照片和作家生成在一起,组成一张穿越版“合影”。戴着眼镜的姚鼐、吃着火锅的袁枚,AI“绘制”的明清作家人像,还挺有看点。
文学+AI助力
袁枚“穿越”到现代吃火锅
“根据苗老师的作业要求,我选的作家是袁枚。”文学院大二本科生郭媛媛告诉记者,袁枚豁达真率,个性独立不羁,随性自由,热爱旅游、热爱美食,写下搜罗南北数百种美食的《随园食单》。“嘿,我也喜欢吃,于是我给袁枚设定的场景是,穿越而来,袁枚竟迷上了火锅。
文学院的同学写下“穿越场景”不算难事,难的是如何让袁枚穿越进AI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将文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苗怀明请来了自己曾经的学生梁欣悦。本科在南大就读的梁欣悦,现在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生,研究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学姐教会我们,如何在人工智能软件里写下对应的关键词。”郭媛媛给记者晒出了自己写下的AI绘画指令:
帮我生成一张照片,一张高度真实的穿越照片,我(穿着现代休闲服装的年轻女性)与一位清代学者在吃火锅。我留着棕色长发,有刘海面,穿着浅蓝色衬衫和牛仔裤。学者是一位老年男子,身穿米色丝绸长袍,剃光头,只留一个鞭子,表情平静。背景是火锅店,火锅占据的面积大一点,餐桌上有青团,光线柔和自然。负面控制词:无卡通风格、无绘画风格、无奇幻风格。
经过十几次的实验,AI当真画出了一幅古人袁枚与现代人郭媛媛的穿越版“合影”。画像里的袁枚,对着火锅满脸好奇,而一旁的郭媛媛和袁枚看向同一方向。“我的脸是后期换上去的,这样的作业方式完全是一次神奇的体验,古与今的碰撞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让我们的学科焕发新的活力。”郭媛媛说。
清代作家戴上了眼镜?
AI绘图并不“乱来”
郭媛媛的同学练熠瑄选择的是清代作家姚鼐。她提交的AI画作中,姚鼐穿着古装,还戴着眼镜,正在聚精会神看着书。古人也会戴眼镜?AI还真不是瞎编。早在明代,西洋眼镜就曾传入中国,后来在《红楼梦》第六十九回里,也有贾母戴着眼镜审视尤二姐的场景。由此可见,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姚鼐获得眼镜“体验卡”,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
作业的过程有点折腾,但学生们却乐在其中。郭媛媛表示,文科生应该掌握AI。“现今是AI时代,AI掌握了许多学科的专业技能。我想正是这种浪潮在促使我们传统文科向新文科转型,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科目,AI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率地检索大量资料。”
如果你也想生成同款作品,应该如何操作?记者向梁欣悦请教,问来了全套制作流程:用AI制作和古人的“穿越合影”,使用豆包AI、文心一格、通义万象、腾讯混元、美图秀秀等就可以。第一种是输入你的照片和古人的画像作为参考,让ai学习你和古人的人物特征,并融合在一张图中,直接生成一张合影。第二种是两阶段的,先让ai生成一个现代人跟清朝人合影的图片,然后通过换脸的方式,把你和古人的脸换上去。
这学期,他的花式作业主题就是AI
“AI会强迫文科不断进步”
苗怀明向记者提供了全班学生提交的“花式作业”,学生们充分展开想象,在AI的帮助下,汤显祖、李渔、王阳明等明清文人纷纷在不同场景里出现。“五十多名学生集体用AI做作业,如此大规模的用人工智能生成明清作家画像,还是头一次。这学期,我有个计划,想将AI主题贯穿进我的花式作业里。”
AI浪潮席卷,作为文科教授,苗怀明并不排斥,选择主动拥抱AI。他表示,在教育、阅读方面,AI固然是一种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用于教育和阅读。如今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到比这个知识点丰富得多的信息,因此老师的讲授不应该再以知识的讲授为主,而是要将重点放在方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教学生如何搜集和辨析材料,教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知识的传授也不能放弃,它同样重要,但重点应该是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有AI作为参照,会强迫文科不断进步。”
更多
“新浪潮”属于每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人
关于《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的对话
更多

他们的清明,是凄凉和苦愁,是回不去的当年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