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颁奖
3月27日,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颁奖仪式于艾青故乡金华金东举行。第二届“艾青诗歌奖”经前期公开征集参评作品、复核参评诗集、评审委员会初评、终评表决,于2025年1月评选出“艾青诗歌奖”获奖诗人3名、“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2名、“艾青诗歌奖——金佛手奖”1名、“艾青诗歌奖”提名人5名。
颁奖仪式上,揭晓了第二届“艾青诗歌奖”获奖名单。“艾青诗歌奖”由李亚伟、树才、王峰获得,“艾青诗歌奖——金佛手奖”由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得,“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由青年诗人王二冬、杨碧薇获得,陆健、王学芯、俞敏、蒋立波、叶德庆获“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附:第二届“艾青诗歌奖”授奖词
艾青诗歌奖
李亚伟 树才 王峰
李亚伟,1963年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创作过《男人的诗》《醉酒的诗》《空虚的诗》《航海志》《野马与尘埃》《河西走廊抒情》等长诗和组诗,出版有诗集《豪猪的诗篇》《红色岁月》《酒中的窗户》《我在双鱼座上给你写信》以及文论集《诗歌与先锋》、文化随笔《人间宋词》等;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2005年度诗人奖、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诗歌奖、首届屈原诗歌金奖等。
出离而且轻逸,质感而又形上,在看似松弛的修辞中,承载着对于历史与文明的多向探究。李亚伟曾是当代中国诗歌变革运动的弄潮儿。从当年的《中文系》,到近十余年的“河西走廊抒情”的系列诗章,他四十年的写作中坚持了精神的超越和语言的高蹈,实现了从颠覆到重构的高维度的自我重塑;以宁少勿滥、精耕细作的风骨,创造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时空穿越感和卓越承载力的当代写作范式。
有鉴于此,授予李亚伟之《我在双鱼座上给你写信:李亚伟四十年诗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
树才,原名陈树才。诗人、翻译家。浙江宁波人。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已出版诗集、译诗集二十余部。曾获“徐志摩诗歌奖”、“李叔同国际诗歌奖”等。2008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2023年又获“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
他是生命和语言的悉心的倾听者。他对生活的谦逊态度和柔声细语中,掺和了深及灵魂和苍茫宇宙的微妙看法。作为翻译家和中西文化使者,他广博的经历和过人的识见并未改变他固有的浪漫和天真,反而赋予了其不变的纯粹与真切。交错的角色感与丰富的观察力,使他的写作中总是带了强烈的对话性与文明的深切的体验感。由此他构成了自己以少胜多、以轻代重的珍贵品格。
有鉴于此,授予树才之《天空俯下身来:树才四十年诗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
王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为波音客机资深机长。曾获第六届泰山文艺奖,第二届艾青诗歌奖。诗作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作品》《诗歌月刊》《星星》《草堂》《钟山》。出版诗集《三万英尺》《睡在溪边的鱼》《天际线》《下垂的时间》。
辽阔的视野使他在虚空中看见万物,无边的冥想使他在澄澈中洞悉生命。作为语言和机器的双重飞行者,王峰用自己的经验书写了一种属于天空的语言。这语言中充满了居高临下却又从不高高在上的悲悯,以及只来自心灵而从不臣服知识的彻悟。它变幻无穷,如空气般流动;又沉实可靠,随时皆可降落于大地。所谓文如其人,王峰是用身体和灵魂同时完成写作的,所以也终将会深入人心。
有鉴于此,授予王峰之《下垂的时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
艾青诗歌奖——金佛手奖
阿里·阿赫迈德·萨义德·阿斯巴尔,笔名阿多尼斯,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拉塔基亚一个阿拉维派家庭。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是一位作品等身的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画家。他是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思想家,在世界诗坛也享有盛誉。近年来,他还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阿多尼斯(叙利亚)
阿多尼斯是享誉世界的思想家诗人。《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浓缩了诗人半个多世纪的诗歌成就。其中既有大气磅礴的长诗节选,也有意趣盎然的短小篇什。诗人往往书写最贴近存在本源的事物,同时又对现实作深刻而富有预见性的批判。其中彰显的现代性,固然与历来占据阿拉伯主流的保守理念割裂,但也和阿拉伯遗产中被遮蔽的变革精神对接。诗集出版以来屡屡再版重印,对当下中国诗坛和广大读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鉴于此,授予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诗选》(译林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金佛手(国际)奖”。
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王二冬 杨碧薇
王二冬,男,1990年生于山东无棣,现居北京,快递行业从业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工业诗歌代表诗人、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参加《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首届国际青春诗会,著有诗集《东河西营》《快递中国》等三部。
作为数百万快递从业者中的一员,王二冬以敏锐的笔触捕捉日常中的细微瞬间,将“小包裹”承载的“大时代”精神娓娓道来。在速度与温情交织的节奏中,他用诗歌记录下每一个默默奉献的身影,为无名者赋予声音,为追梦者注入力量。王二冬的作品开拓了当下诗歌的新题材新境界,是对当代青年情感与奋进的激情呈现,彰显了新时代诗歌的大众化方向,激励更多心怀梦想的赤子在文学的道路上前行。
有鉴于此,授予王二冬之《快递中国》(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杨碧薇,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学术研究涉及文学、摇滚、民谣、电影、摄影、装置等。出版《下南洋》《去火星旅行》等诗集、散文集、学术批评集等多部。主讲个人网课《由浅入深读懂汉语新诗》入驻腾讯视频。
杨碧薇的诗作,始终围绕着多元、驳杂、复合、反叛与狐疑等后现代经验展开。她巧妙地将这些拟态性的经验形象暗藏于自由跳跃的叙述节奏之中,并以富有创造力的诗性为延展动力,赋予作品持续生长的可能。她的大量作品聚焦女性、科技、未来、伦理与价值等议题,透射出强烈的现代性凝视,展现出深刻的阐释潜能、敏锐的时代触觉,以及独特、丰富、深邃而又先锋的个人体验。这样的诗歌美学,不仅为当代诗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也让我们看到了属于未来的诗性光芒。
有鉴于此,授予杨碧薇之《去火星旅行》(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陆健 王学芯 俞敏 蒋立波 叶德庆
陆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发表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近千件,出版《窗户嘹亮的声音》《名城之门》等诗集与文艺评论集近30部,逐步形成了“纪实性诗歌”的写作风格。
《北方之南·南方之北》是诗人陆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行旅之作的选萃集成,这些诗歌立足中国山水诗精神,立意讲求高远,或平中见奇。语言和意象生动独特,有着化古出新的精彩表现。在漫游行吟之中,呈现了一个诗人内心的远方和家园,家国情怀与赤子初心将“祖国”的概念,变得清新、旖旎似可触摸,变得具体而不可动摇。这是诗人心中的独具特色的“我的祖国”,一曲悠远绵长的心灵交响。
有鉴于此,授予陆健之《北方之南·南方之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王学芯,出生在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参加第十届青春诗会。获郭沫若诗歌奖、十月文学奖、锺山文学奖、《作家》第三届诗歌奖、《星星》诗歌奖、紫金山文学奖、中国第五届长诗奖,部分诗歌译介国外。出版《双唇》《这里那里》《天上的草原》《飞尘》《迁变》《老人院》《光域里》等15部诗集。
石墨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工程,如同几滴明亮的水珠,在一张没有边沿的桌上滑动……
这是新工业时代赋予当代中国的意象,充满着新工业时代的气息和结晶,在不停地吹响蔚蓝天空下的蔚蓝,于是,锃亮的光,从发动机的叶片上站立起来。
新工业时代诗歌的符号,与较早时期的工业诗歌有着天壤之别,但又有着不易觉察的情感划痕。王学芯的诗歌,就在新老时代的工业诗歌之间形成的缝隙中不断生长和探索,形成他熠熠生辉的蓝光。
有鉴于此,授予王学芯之《蓝光》(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俞敏,笔名肃其羽,浙江杭州人。现为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写诗。现为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作品刊发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刋》《绿风》《诗林》《诗潮》等。出版个人诗集《隐匿的星辰》《越过山顶的太阳》《路过不确定的时间》三部。曾获第八届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艾青认为,创作的最重要的基础是作者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以作者本身的经验为主,其次才是以书本或他人的经验作为补充;如果他没有自己的经验,就很难吸收别人的经验。
《越过山顶的太阳》是俞敏年少时期就以他油印诗集根植入于本人内在的诗歌基因,这造就了俞敏作品的辨识度,终身伴随在诗人及其字里行间。俞敏的诗里有生命中理性的万物,看到的、听到的、遗落在记忆里的,还有对日益逼近的未来的预见……它们都充满灵性地按照自己的生命方式存在着,或静默,或不徐不疾地行动着。当俞敏用他充满力道的词语记录它们,因而实现了他以独特的内心,把词根、词素的渲染力成倍地扩张。
有鉴于此,授予俞敏之《越过山顶的太阳》(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蒋立波,又名陈家农,出生于浙江嵊州。著有《听力测试》《迷雾与索引》《呼吸练习》等多部诗集。历获柔刚诗歌奖、《人民文学》青春中国诗歌奖、扬子江诗学奖、突围年度诗人奖等奖项。现居杭州远郊。
蒋立波的诗集《听力测试》在延续他一以贯之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同时,显示出了较为强烈的语言锻造的难度和对于声音的出色的捕捉能力。他清醒地认识到当代诗中“生活与修辞的彼此莫辨”,他甚至乐于承认某种普遍的“修辞的无效”,这使得他对记忆与经验的处理能够紧密地附着于独特的个人觉知和身体性感受,避免了形而上的高蹈与修辞的空转,从而刻凿出当代诗应有的微妙、幽邃、精确、细致的语言肌理,而适度的疏离、反讽和晦涩,又使他的诗获得了某种更为开阔的精神空间与富有褶皱的语言声带。
有鉴于此,授予蒋立波之《听力测试》(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叶德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人间论》《天际流》等五部书籍。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诗刊》等。
叶德庆的诗集《天际流》以其独特的诗歌批评与深邃的空间意识,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他摒弃封闭的写作惯性,从而实现诗歌真正走向户外,走进广场,与人民群众发生更紧密的关系。由于其语言真实、拙朴,所以与大地和万物自然交融后,又通过时空的重建、移动与旋转,展现出他对诗歌的不懈追逐。叶德庆在诗句中以多重视角制造的多维度、多向度的摩擦,既打破既有空间,又创造理想空间,以空间的灵动赋予诗歌丰富性与戏剧性,产生陌生感与张力,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探索。
有鉴于此,授予叶德庆之《天际流》(花城出版社出版)第二届“艾青诗歌奖·提名奖”。
更多
“新浪潮”属于每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人
关于《法国电影新浪潮小史(1959-1968)》的对话
更多

他们的清明,是凄凉和苦愁,是回不去的当年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