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空降”即“爆款”:《雁回时》如何引燃“宅斗新风潮”?
分享到:
来源:扬子江网文评论(微信公众号) | 邢晨  2025年03月25日08:57

2025年3月18日,IP剧《雁回时》悄然上线腾讯视频。未做预热,亦未依赖大规模宣发,而是以一种“空降”姿态,直接将评判的权力交还给观众。首播2小时,站内热度即突破22000,首周更是攀升至26000。目前,剧集的热度和口碑仍在快速发酵,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集体关注。

该剧原名《贵女》,改编自千山茶客的小说《重生之贵女难求》,尚未播出便已引起书粉与剧迷的高度期待。

这不仅因为与其同作者IP的《墨雨云间》是2024年优酷最快速度破万的“年度爆款”,更因在此前流出的剧组路透图中极具质感的“明制美学”与“红楼气息”引发了观众对于“正统古装剧回归”的“买股”。

《雁回时》的高热度与高口碑是一次由内容本身引发的有机裂变。

在充满“明制美学”质感的古典氛围中,该剧承接了2024年《墨雨云间》《九重紫》对“宅斗”题材的进一步探索,完成了对“宅斗新风潮”的回扣。

这不是宅斗剧的“口水仗”,

而是心理博弈的“沉默杀局”

2025年春,继《滤镜》的出圈,《雁回时》的成功再次验证着影视长剧在类型融合实验上的生命力。

《雁回时》将传统“宅斗”元素与“剧本杀”式的悬疑结构融合,走出了一种“中式恐怖”的混搭风。

潮冷诡异的布景,加上森冷语调的台词,共同构筑起“庄府吃人”的氛围感。

像剧本杀一样,剧集嵌套了女主自白式的画外音,仿佛命案发生前的一则日记,让观众代入庄寒雁的视角,看到自身周围的谜题:

生母阮惜文为何从“京城第一贵女”沦为精神状态堪忧的庄家主母?

庄家为何以“赤脚鬼”污名迫害嫡女?

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如同拼图般浮现眼前,点燃庄寒雁的警觉,也在迷雾中唤起观众的推理欲望。每一个事件的推进,也都伴随着主角的复盘与下一步行动计划。

镜头捕捉到,在挂着“和睦之家”的匾额下,每个人都在演戏——有装好人的,有装坏人的,有刻意示弱的,有藏着狠意不动声色的……一屋子“心怀鬼胎”的家人“炖成一锅粥”。

而剧情最大的张力,便来自于“中式庭院”里每个人的秘密何时被揭开、伪善的庄家又如何撕开一张张面具,露出里面狰狞的脸。

快节奏,高爽点的故事外壳节奏

在“慢热型”古装剧的“同行衬托”下,《雁回时》“信息爆破式”的节奏开局,便足以让它在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前三集便以高密度情节铺陈和情绪高潮的连番轰炸,压缩式地展开了几乎所有主要矛盾。男主审讯女主、刺客暗袭、女主受罚、母女对峙等桥段一气呵成,不留喘息空间,将观众牢牢锁进剧情漩涡中。

《雁回时》尤其擅长制造“定格式高潮”——比如岳丈向女婿跪拜、蒹葭阁大阵以待等镜头——每集结尾都精准踩在情绪爆发点,吊足追剧人的胃口。到了第三集,女主便已洗清冤屈,剧情重心开始转向角色关系和家族格局的重塑。

人物

《雁回时》女主庄寒雁(陈都灵饰)的出场设定堪称大女主“天崩开局”的典范:一出生便被贴上“赤脚鬼”的污名,遭家族遗弃至乡野澹州,在冷眼与虐待中长大,几度濒死。成年后重返京城,迎来的却不是亲情,而是更深的冷眼与刁难:祖母的嫌弃、姨娘的暗害、弟妹的羞辱、亲生母亲的无情杖责,无不加深观众对其命运逆转的期待值。这种“万箭穿心”的剧情起点,使庄寒雁的逆袭之路更显爽感充盈。

然而,《雁回时》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设局密集,更在于解局“动脑”。

“扫把星”般的少女庄寒雁,在最不被欢迎的家中,一步步试探、识人、掌控局势。在“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行事法则下,“白切黑”“扮猪吃老虎”。

从揭穿“赤脚鬼”命数的阴谋,到反击周姨娘的布局,再到以局中局对抗多方势力,每一次以弱胜强的翻盘,都配合着极具压迫感的对白交锋与心理博弈,频频上演堪称“考公嘴替”级别的“语言厮杀”现场。

段天师二次登门、“浥南宴会”及“小考代笔”等桥段内层层反转,观众情绪也因此跌宕起伏。庄寒雁“走绿茶的路让绿茶无路可走”的“假摔名场面”更是看得观众“结节顿消”。

《雁回时》将“高爽点”与“快节奏”这两大流量法宝融合为剧情推进的引擎,精准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激发了观众持续追更的欲望。

锋利“母女线”,串连“大女主+

代际女性情感关系+女性群像”

在改编古装剧《雁回时》中,编剧果断舍弃了原著中的“重生”设定,转而将叙事重心锚定在一条更为现实而深刻的“母女关系线”上。这一选择为剧集带来了罕见的情感基底,也让传统的大女主成长线呈现出一种血缘牵引下的复杂走向。

在古装剧领域,母女线往往被边缘化,但《雁回时》却大胆地将它推至故事核心,展开了一场女性命运在代际裂痕中重构的深层对话。

庄寒雁与生母阮惜文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温情脉脉的母女和解戏码,而是一种近乎带刺的联结。她们在彼此的伤害与误解中挣扎,也在权力、尊严、情感的漩涡中艰难靠近。这条母女线更像是一场沉默的斗争——不是为了彼此宽恕,而是为了在破碎的血缘里,挖掘出彼此的残存价值。她们最终形成了一种隐秘却坚固的“血缘同盟”,成为剧中最隐忍、也最动人的情感弧线。

庄寒雁不是“光芒万丈”“人格健全”类型的女主,她对母亲的执念甚至带有一种“恋母式”的情感投射,将母亲的尊严视作自己的使命,虔诚地将拯救母亲视为构建自我认同的唯一路径。这种情感的极端性,使角色带上了某种癫狂的张力,也让她的复仇之路不再是简单的“强者逆袭”,而是一种在伤痕中寻找意义的苦行。

母亲阮惜文曾是京城第一贵女,如今却是以满门抄斩的罪妇之身困守庄府,坐轮椅的发疯主母。当庄寒雁“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母亲,是一个“阁楼上的疯女人”。

表面上,这是一次女儿拯救母亲的旅程,但本质上,这也是她对“自己是谁”的一次追问。母女之间的关系在剧中被构建得尤为复杂:一方是想做雄狮的幼崽,一方是明知自己已千疮百孔也想继续扮演雄狮的母亲。她们在彼此身上不断投射、撕裂,又彼此缝补,情感如同双刃剑,既带来武器,也制造伤口。这种情感设置极具张力。

《雁回时》的女性群像也在这条主线中被层层展开,从庄府的周姨娘、二姐姐,到好友柴靖等女性角色,每一个女性角色都不仅仅是NPC,而是在父权制度与家族秩序的重压下,逐渐自我觉醒、主动选择的独立个体。

相比之下,男性角色虽然不乏存在感,却多作为女性成长道路上的“变量”而非主线动力。这一点,与《墨雨云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重生类故事的真正重心,从来不是BG爱情如何开始,而是女性如何在裂隙中寻找出路,在黑暗中为彼此举火照亮。

这种对人物的深度雕琢,为类型剧注入了难得的厚重与质感。剧中反复回响的那句精神内核——“贵女之贵,不是金银之贵,而是身处逆境却仍不屈的品格之贵”——既是对女主庄寒雁命运抗争的高度概括,也是这部剧有意识地去理解女性力量的集中表达。

当庄寒雁被质疑“妇人之仁”时,她的回应掷地有声:“妇人之仁,在我看来,却是这世上最美好的德行。古今多少大丈夫,为了所谓的宏图伟业,为了争权夺利,将人命视为草芥,在这人世间挑起无数战乱纷争,却能博得百世流芳,万世美名。”剧作借庄寒雁之口打捞历史叙事中被遮蔽、被忽视的女性价值。柔非弱,仁亦勇,“利刃斩枷锁”,在这段极具张力的台词背后,是一种对传统英雄叙事与权力话语的反思与重构。

《墨雨云间》《九重紫》《雁回时》

三足鼎立开启“宅斗新风潮”

在2024至2025年这波“宅斗新风潮”中,《墨雨云间》《九重紫》《雁回时》这三部IP剧无疑构成了一个值得横向对比的样本群。它们虽都脱胎于网络文学背景、制作成本相对有限,却以各自的叙事重心和类型融合策略,实现了风格上的差异化突围。

同在“嫡女复仇”的叙事模型下,《墨雨云间》作为同作者IP,倾向于以“情绪密度”、短剧化思维驱动剧情。《九重紫》则从另一路径切入,用细腻的成长弧线与情感铺陈,在有限预算下完成了剧集的“升咖”,观众的代入更多来自于男女主命运转折中的坚韧与温情。《雁回时》作为这三部作品中最晚播出的一部,以独到的“剧本杀”视角,走出了一条更具复杂性和现实穿透力的路径。借由“全员恶人”设定高智商的宅斗博弈、悬疑反转的“剧本杀”味道,将“复仇”从私人的情绪出口,变为一场穿透结构性问题的叙事。

这三部剧的共同点,是都在“宅斗复仇”这条类型轨道上找到了各自的突破方向。它们一边保留着古偶宅斗的“基本盘”,一边不断将现代价值观、女性意识与社会议题自然地融入情节之中,表明创作者们正在突破惯常的甜宠或虐恋叙事,将更具现实关怀与自我意识的女性议题嵌入其中,从而实现从爱情故事向社会性议题反思的有力转向。这源于当代女性叙事维度的拓展与跃升,也得益于市场对于多维度、深层次女性角色的积极反馈与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千山茶客的代表性IP《将门毒后》也借此“宅斗新风潮”再度回到热议中心,其广播剧播放量早已突破亿级大关,其影视化改编与演员人选的讨论持续升温,成为长尾效应显著的网文“名著”。若能以契合当下审美的方式进行改编,《将门毒后》极有可能乘势而上,加入这一轮现象级的“宅斗新风潮”,跻身下一个爆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