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冰心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分享到: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姚秦川  2025年04月01日08:48

1920年夏,百年不遇的大旱降临至北方五省,受灾民众数以万计。本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众,遭遇这场罕见的天灾后,生活过得更是贫困不堪。

燕京大学的学生得知情况后,立即行动起来进行募捐活动。当年10月,燕京大学女校青年会理事部决定,和男校青年会携手同行,组织一个文艺募捐会,进行演剧救灾。此时正在燕京大学求学的冰心,则被选为女校新剧委办主任。

当时的冰心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了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学生中很有威望。她被推选为新剧委办主任,也是众望所归。

大家经过商量后,决定演出比利时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戏剧《青鸟》。因为冰心翻译能力出色,于是,众人决定将这个光荣任务交给她来完成。冰心不负众望,几天后,便顺利地将该剧翻译成汉语。最后,她请人担任剧中主角,而自己则在剧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

经过一个月的彩排,当年11月27日,剧组在北京米市大街青会进行了第一次公演。演出非常成功,首场演出便为灾民募集到了12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同时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不过,在演出救灾的过程中,燕京女校的学生们听到一件非常令人气愤的事情:一些人贩子竟然借灾情趁火打劫,将受灾群众家的多个女孩子拐卖到了外地。于是,冰心联合同学们一起向校方建议,在北平城以外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设立一个“幼女赈灾所”。校方听后欣然同意。

经过这次赈灾,燕京大学女校学生们认为:“想要完全救助一个人,不但要救她们的肉体,还要救她们的灵魂,更要增进她们的知识。”于是,学校派专人教灾区幼女做各种手工,还教她们读书识字。

随后,燕京大学女校又准备创办一所“注音字母学校”,招收成年不识字的妇女,冰心又被派当校长。注音字母学校的授课效果很好,1920年那班毕业的学生,后来大都成了北方各注音字母学校的老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冰心一家人搬到了云南昆明的呈贡县。当时,呈贡简易师范学校的校长为了提高学校声誉,想要聘请冰心担任学校老师,不过由于经费紧张,给冰心开出的工资很低。对此冰心非常理解,她想也没想地说:“我到学校义务教课,不要任何报酬。”校长听后,连连感谢冰心的热心肠。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呈贡简易师范学校只招男生,不招女生。冰心于是向校长提议,北平的学校早已开禁,我们不妨也像他们一样,敞开门招收。校长最后采纳了冰心的建议,呈贡简易师范学校开始第一次招收了女生。后来,冰心还专门为这所学校谱写了校歌和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