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让文学馆成为新时代的新顶流 ——新时代文学馆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行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5年03月27日17:01

1985年1月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3月26日,正式开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之际,3月26日,新时代文学馆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新时代背景下,文学馆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和作家手稿的存放地,更承担着文化传播、学术研究、跨界合作等多重角色。在本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文学馆的未来发展,从地方化探索、展览创新、学术人才培养等角度展开深入讨论。

研讨会现场

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郭哲,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伟明,河北省作家协会一级巡视员张勇,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广东文学馆负责人刘春,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部主任秦素银,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冰心文学馆馆长黄文明,山西文学院(山西文学博物馆)副院(馆)长王国伟,以及学者陈子善、陈平原、程光炜、孙郁、解志熙、杨扬等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全国文学馆联盟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主持,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宏伟参加。

王军谈到,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珍贵文物图录》《欲书花叶》《推开文学之门》等图书、文创;举办了建馆四十年专题展览,展出朱自清衣箱、唐弢书椅、老舍原声录音等珍贵实物,创新设置十位作家原声电话互动环节;李象群捐赠第二尊鲁迅雕塑,并计划扩充文学大师雕塑至25尊;以及开设平行论坛探讨手稿研究、新时代文学馆发展路径等议题。去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达到98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785件,这也对文学馆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学术研究中心,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馆藏研究小组,联合专家学者推进馆藏文献整理与研究;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优先开展书稿、书信等核心文献的数字化工作,目前馆藏已实现10%的数字化转化,其中作家手稿与书信为数字化重点对象。

一半是文学,一半是风土

陈平原谈到,自己最喜欢各地的城市博物馆,“一半是文学,一半是风土”。目前,各地陆续建立本土的文学博物馆,挖掘本土文学资源。河北文学馆是1999年落成使用的,以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形式展示了河北文学史上的174位重要作家及重大文学事件,系统再现了先秦至今3000多年的河北文学发展史。张勇也谈到,近年来,河北文学馆坚持正确方向,发挥专业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形式,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打造“河北人文精神文化地标”,展现燕赵文学传统。

广东文学馆开馆不到一年,是一座年轻的地方文学馆,其特色之一是年轻化的互动展示方式,例如,馆内采用流量明星的3D形象介绍文学馆,并打造作家AI形象与游客互动。刘春强调,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性,推动国内外文学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学创作生产研究,构建有区域特色的文学话语体系。

与地方博物馆不同,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展览与研究更加突出对作家的挖掘,其鲁迅主题展览历经多次改版,几次改版的策展方向引发了秦素银的反思:如何在文物展示与文学表达间取得平衡?她认为应当强化文学元素如原文引用、创作场景还原,深化理论研究,突出“作家本位”特色,与政治、军事类人物馆形成差异化叙事,真正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理念。

让参观文学馆成为文化旅行新选项

文学馆的展览如何突破传统?王跃工建议,文学馆可以从文博界借鉴经验,加强文物保护、数字化管理、文创开发等。今年100岁的故宫博物院除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外,也不断推进创造性转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文化服务,通过高品质展览、数字化展示和文博类节目,让观众真正实现亲近文物,走进历史。

张伟明谈到,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围绕文物管理、研究与活化利用,构建了系统化工作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研究+文创”双轮驱动,开发200余款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双赢;国博还增设智慧导览等设施,推动博物馆从参观空间转向教育空间。

​陈子善认为,文学馆的发展应着力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突破“藏于深闺”现状,要活用新媒体、公众号打造云展厅,积极进行文创开发、馆际联动及宣传推广,让文学遗产从专业圈层走向大众,吸引年轻群体感知作家精神世界与创作历程,让参观文学馆成为文旅新选项。

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郭哲呼吁科学界与文学界“双向奔赴”。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科学范式发起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生成式能力日益增强,文学创作中哪些方面仍是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是不可回避的命题。科学是发展利器,文学滋养人心,两者在大众化过程中承担着共同使命。尤其在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科学与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

是过去时,也是将来时

文学馆不仅是收藏文学遗产的空间,也应成为推动文学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最初在北京西郊万寿寺西院办公,上世纪80年代,陈平原就是从这里登上学术舞台,他认为,文学馆的学术职能应被进一步强化,推动研究出版和人才培养。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例,其评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度优秀论文,建立客座研究员、特约研究员制度等举措,以实践证明了拓展文学馆功能上存在的广阔空间。

孙郁认为,文学馆应与高校合作,设立长期研究项目,使馆藏资源成为文学研究的核心数据​。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与文学馆的研究成果关系紧密,可以通过定向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深化合作。文学馆可借助高校的研究能力,让更多沉睡的馆藏资源被发掘和分享,从而形成更具特色的学术联盟。